铭记“九一八”,奏响青春奋进强音|音乐学院23级与24级各班组织共上思政大课

时间:2025-09-18     来源:音乐学院     阅读0

23级

2025年9月18日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为了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传承红色基因,音乐学院23级各班组织同学们观看了“9·18”思政大课,共同回溯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,汲取奋进力量。

微信图片_20250930164937_50_4

1931年9月18日,沈阳北大营的炮声,如同一记重锤,打破了黑夜的宁静,也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序幕。在那漫长的岁月里,山河破碎,生灵涂炭,无数同胞惨遭杀戮,家园被无情摧毁。短短4个多月,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,100多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落入敌手,3500多万同胞伤亡。然而,中华民族从未屈服,杨靖宇、赵尚志、赵一曼等无数革命先烈,在白山黑水间,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侵略者的钢铁长城,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。

微信图片_20250930164938_51_4

此次“9·18”思政大课,以丰富详实的史料、生动鲜活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,全景式地展现了“九一八”事变的历史背景、经过和影响。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,到“九一八”事变的蓄意谋划与突然爆发;从东北三省的迅速沦陷,到全国人民掀起的抗日救亡热潮;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,到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胜利……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,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,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的伟大精神。

微信图片_20250930164939_52_4

课堂上,同学们全神贯注,被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所打动。当看到革命先烈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,依然坚守信仰、顽强抵抗时,不少同学眼中闪烁着泪花;当听到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时,同学们的脸上满是愤怒和悲痛。大家深刻认识到,“九一八”事变不仅是一段历史记忆,更是一面镜子,时刻提醒着我们:落后就要挨打,唯有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,才能避免重蹈覆辙。
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。“九一八”事变虽然已经过去了94年,但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伤痛和教训永远不能忘记。通过此次观看“9·18”思政大课,音乐学院23级的同学们更加坚定了爱国信念,明确了奋斗目标。他们将以史为鉴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。

24级

2025年9月18日,一场以“铭记‘九一八’,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正在进行,音乐学院24级各班组织同学们观看了“9·18”思政大课,同学们共同回顾那段沉痛历史,汲取奋进力量。

微信图片_20250930165157_53_4

活动伊始,同学们一起观看了“九一八”事变历史纪录片片段,镜头里,1931年9月18日夜的沈阳城火光冲天,日军炮轰北大营的轰鸣、百姓逃亡的哭喊、东北三省沦陷后山河破碎的画面,让大家直观感受到那段屈辱历史的沉重。曾经只在课本上看到的“128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”“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”,此刻变成了具象的伤痛,也让同学们学会:历史从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无数先辈用血泪写就的警示,唯有铭记,才能不让悲剧重演。赵一曼在狱中受尽酷刑,却始终坚守信仰,留给儿子的遗书里满是“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”的家国情怀。这些画面让我们红了眼眶,也让同学们学会:爱国从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,是坚守信仰、宁死不屈的骨气,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。

微信图片_20250930165158_54_4

对比历史与现在,铭记国耻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以史为鉴、奋勇向前。作为新时代学生,“报国”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壮举,而是立足当下,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专注、课后攻克难题的坚持,用知识武装自己,将来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。

微信图片_20250930165159_55_4

此次“九一八”事变主题班会,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历史的沉重,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责任感。未来,同学们将铭记历史,奋发图强,为祖国繁荣富强不懈努力。